2012年11月11日12日,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在河南郑州隆重召开。教育部社科司徐维凡副司长、中宣部出版局刘建生副局长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他们对近几年来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所发挥的行业组织的作用和各学报同仁甘为人梯、辛勤耕耘的编辑工作作了充分肯定。中国科技期刊研究会领导到会祝贺,学报界近300家会员代表参加了盛会。
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学报主编程郁缀教授致开幕词。他指出,党的“十八大”召开之际,我们这次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则是乘此东风拉开帷幕,真是机缘巧合,万分荣幸;形势大好,前景光明!会议对从事编辑工作三十年的三十名资深编辑、对四年来为学会作出了重大贡献的25家优秀会务单位和30名优秀会务工作者进行了表彰。第六届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学报武京闽副主编作第六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她指出,四年来,学会在教育部社科司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坚持民主、团结的原则,严格按照章程办事,反映会员诉求,维护会员利益,为有关部门进行报刊体制改革提供决策咨询。本届理事会的工作班子做了大量的实实在在的工作,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参与了教育部第三批名刊建设和名栏建设工作的评审,建设中的名刊已经达到32种,名栏则多达近40个。2010年进行了第四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评奖。在2012年两次国家社科基金学术期刊资助工作中,我们第一批有近20家学报荣列其中,第二批又有20多家进入资助行列。2011年4月,我们评选出优秀主编96名和优秀编辑134名,还评选出优秀编辑学论著47篇(部),并在2011年冬的贵州会议上进行了表彰,反响热烈,鼓舞人心。学会的学术委员会和编辑委员会联手,将评选出来的优秀编辑学论文加工编辑,正式出版了一本编辑学论文集《学报编辑大视野》。学会设立的编辑学研究基金资助课题,前后开展了两次,第一次的课题研究成果已经通过结项,第二次正在组织结项的过程之中。学会内20种左右学报联合创办的“中国高校系列专业网刊”,在学术期刊专业化、网络化方面,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学会积极开展编辑队伍培训工作,由学会秘书处组织牵头、各地学报同仁大力协助,利用假期,在北戴河、珠海、银川、哈尔滨分别举办了四次培训活动,规模逐步扩大,成效越来越显著。所有这些工作,做起来没有一件不是要付出辛劳和汗水的。
会议还审议并通过了关于修改章程的报告、第六届理事会财务工作报告和学会拟更名为“中国高校人文社科期刊研究会”的报告。
会议围绕“新挑战、新思维、新机遇——高校社科学术期刊改革与发展”的主题,进行了深入的学术研讨。研讨会设以下分论题:(1) 文化强国战略下学术期刊的地位和作用;(2)数字化信息化潮流下的学术期刊应对策略;(3)著作权改革给学术期刊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大家在看到成绩的时候,也直面各种各样的新问题,诸如:如何提升我们期刊的学术质量,如何提高我们自身的能力和水平,如何跟上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的时代步伐,以及著作权如何改革等一系列的问题。特别是新闻出版总署于2012年7月30日发布了《关于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在学术期刊界、特别是高校学报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大家认为,改革是大势所趋,改革是人心所向,但社会生活中的任何改革,都应该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要求,应该是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其目的毫无疑问应该是有益于学术期刊的发展和提高,从而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不断繁荣,为党的文化强国战略的成功实施,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学术研讨为下一步的工作,提供了智力支持和思想财富。
会议的一个重要议题就是进行换届选举。这是事关学会未来发展的大事,所有与会代表积极参与,高度重视,顾全大局,秉持公心,圆满地完成了换届选举工作。选举产生了以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主编蒋重跃教授为理事长的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和新一届工作班子。
在闭幕式上,第六届理事长武京闽教授深情地回顾了她在学会十多年的工作,她对学会今后的发展寄予厚望。新任理事长蒋重跃教授指出,在当前文化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将带领高校人文社科期刊遵循和探索期刊发展规律,结合高校办刊的特点,进行体制改革,进一步发挥行业学会在政府主管部门和各期刊编辑部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切实为广大会员做好各项服务,为繁荣发展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特别是提升高校人文社科期刊的整体水平作出更大的贡献。最后,学会副理事长、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主编崔月琴教授致闭幕词,大会圆满结束。
(刘曙光讯)

2012年第3期(总第354期)研究会会讯下载

上一篇: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宣传委员会主任会议在延边大学召开

下一篇:2013年新年贺词